据央视4月17日报道,一份环评报告显示,常州外国语学校所属的这块块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以氯苯、四氯化碳等有机污染物为主,萘、茚并芘等多环芳烃以及汞、铅、镉等重金属污染物普遍超标严重,其中污染最重的是氯苯,它在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浓度超标达94799倍和78899倍,四氯化碳浓度超标也有22699倍,其它的二氯苯、三氯甲烷、二甲苯总和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也有数千倍之多。

 

 

  上述污染物主要来自三家化工厂,其中常隆化工存在长期向地下偷埋化工固废的情况。来自1月19日某知名权威媒体报道称,常隆化工老员工胥建伟,已在常隆化工工作了30多年,于2013年退休,退休后,他开始实名举报常隆化工向地下偷埋固废。

  胥建伟透露,埋有危废物的地块为常隆化工原厂址,该公司于2008年前后开始搬迁至新厂区,在搬迁前夕,常隆化工在离河70—80米的地方挖了一个深度为五六米的大坑,大坑的长、宽均超过50米,当时有多辆工程车将厂区内堆积的化工危废埋入大坑中,埋完危废后,常隆化工将挖坑取出的土覆盖表面。

  央视报道显示,该学校所在的地块环评存在缺陷,并且学校属于未批先建。

  就此,4月18日,教育部对常州外校污染事件表态,启动重大突发事件专项机制,由国家督学牵头赶赴常州进行专项督导,并及时对外公布情况。环保部和江苏省委托的调查组成员已陆续抵达常州,开始调查。

  不过对于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问题,常州市政府回应称,2016年2月15日,学校北侧的原常隆、华达、常宇化工地块土壤修复调整工程通过验收,专家组作出结论:工程已达到预期环保治理效果,空气质量监测完全达标。

  就“常隆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氯苯浓度分别超标的问题”,当地的解释是,2011年搬迁后,当地环保部门及时组织对该地块场地环境调查,参照《荷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(DIV,2009)》(目前国内无相关标准),该地块局部区域土壤和地下水中氯苯等特征污染物浓度超标,且经过多次监测结果表明,常州外校区的土壤和地下水没有受到常隆地块污染的影响。

  同时对于媒体报道的有近500名学生身体异常的情况,相关政府回应称学校目前2451名学生中,除1人事假、4人病假、5人正在办理转学手续外,其余学生全部到校;210名教师中,除3人病假外,其他教师全部到校,学校教学秩序正常。

  不难发现,一边是权威媒体反映常州外国语学校的环境受到无法容忍的污染,一方面是当地政府为该校的相关情况“一切正常”打包票,两种信息的尖锐冲突在近年的舆论场上实为罕见。

  事实上,如今的舆论场上已形成一个固化印象,那就是当地无论出什么事,相关职能部门给出的答复总是差强人意。客观说,这种印象受到一些具体事件的放大,未必就能概括全国各地的真实情况,但恐怕需要有很强烈的“矫枉过正”才能改变公众的观感。不能不承认,当各方就公共污染危机各执一词时,人们往往倚赖“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”。即使政府所述情况是真的,要在这种情况下取得公众信任也需付出极高成本。

  而无论常州外国语学校被揭严重污染的最终调查结果是什么,都希望全社会汲取应有教训。